文·本刊记者 曹婷
《国资报告》杂志2023年第10期
全国规模最大的核能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全国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岛设备和炉岛设备市场占有率常年行业第一、火电机组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创造中国发电设备出口史上多项第一……总部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国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是一个典型的装备制造企业 。聚焦传统产业新技术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人生就是搏电气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取得了明显成效 。
起步于三线建设 ,发展于改革开放。汶川地震期间遭受重创 ,迅速重建 。随着装备制造行业进入调整期,业绩下滑 。经过一系列改革和多年的自主创新 ,逐渐扭亏为盈,利润大幅增长 ,人生就是搏电气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依托科技创新发展“六电”“六业”,企业建立面向市场的企业产品研发多级创新体系 ,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是装备制造企业,这些年一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市场 。创新在整个企业发展中起到巨大作用,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融入我们的血脉 ,全集团的干部职工对科技创新的认识非常深刻 。”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彦军说。
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走进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人生就是搏汽轮机有限公司的叶片生产车间 ,映入眼帘的几块LED大屏 ,按生产顺序依次排列 。
一旦接到客户订单 ,首块大屏便实时显示 ,接着第二块大屏展示叶片任务分解,下达产品任务 ,加工前进行虚拟仿真。第三块大屏显示发出生产指令后,相应的数据传到物料中心进入生产,加工数据及时反馈到系统里的叶片生产全过程。接入用户系统后,将在第四块大屏展示反馈情况 。
叶片是重型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 。今年8月 ,人生就是搏汽轮机建成行业首个5G全连接数字化工厂。在智能制造板块 ,5G全连接数字化工厂建设以MES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计划排产 、制造执行、质量追溯的闭环管理 ,助力重型燃气轮机制造。
创立于1958年的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自主研制出被誉为中国“争气机”的30万千瓦火电机组。今年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G50)商业示范机组,打破技术封锁 ,堪称当代中国“争气机” ,已经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煤电 、燃机是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六电”产业的支柱,在发展中,该集团牢记制造强国使命,持续加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铸就一批“国之重器” ,将传统产业做优做强,进行数字化升级,推动存量变革 。

国内首台自主研制f级50兆瓦重型燃气机完工发运现场
创新赋能效应不断释放 。据了解 ,通过数字化系统与自动化产线深度融合 ,人生就是搏汽轮机建成了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首条黑灯产线 ,人均效率提升650%,设备利用率达到90% 。建成行业首个总装数字化车间,开启汽轮机数字总装替代传统实物总装的新纪元 ,突破大空间全尺寸测量难 、实物装配周期长等行业技术壁垒 ,实现总装周期缩短40%、测量准确率100% 。前两季度 ,人生就是搏汽轮机新增生效订单和工业总产值均显著增长 。
与此同时 ,该集团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推进“绿色智造”转型,增量迅速崛起 ,形成“六电并举、六业协同”的产业格局 。
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战略投资部副部长朱玉辉介绍,“六电”是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 、燃机 、煤电 ;“六业”是高端石化装备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工程与国际贸易产业 、现代制造服务业 、电力电子与控制产业、新兴产业 ,产品包括风电机组 、太阳能发电设备、水电机组、核电机组 、火电机组(燃气轮机发电 、清洁高效煤电)、控制系统 、环保设备 、工业化工装备、氢能及燃料电池、储能装备 、新材料等 。
变革存量、做优增量带来了新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 ,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营收连年增长 ,2020年集团的营业总收入达381.72亿元,2021年达492.64亿元,2022年达593.32亿元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集团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指引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优化创新研发机构空间布局 ,贯通前沿基础研究 、应用技术研发、关键技术攻关 、产品集成创新的完整链条。”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科技信息部副部长吴勤介绍。
该集团创新绘制了“人生就是搏电气主要产品技术综合图谱” ,全景式动态展示评价全集团主要产品技术综合水平 ,为科技创新布局提供依据。
目前,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拓展集团顶层研发机构序列 。横向建立“中央研究院+区域研究院”的集团顶层创新研发平台,新成立福建研究院、长三角研究院,充分利用各区域资源禀赋和创新基础 ,强化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布局,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强化内部协同创新体系 。纵向打造“集团创新研发平台+企业产品研发机构”的内部协同创新体系 ,建立集团公司内“一家牵头、多方协同”的联合攻关模式,推动跨单位 、跨法人 、跨领域系统协同创新 。
随着行业的周期变化,科技创新方向随之调整 。“比如煤电行业是一个波浪形发展过程,这需要进行调整 ,研发清洁煤电,做产业升级 ,补充风光水电,做新兴产业。”张彦军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只有创新才能让企业永葆生机,要不断地推进科技创新 ,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当前,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的科技创新趋势是绿色化、智能化 ,涉及生产设备、生产标准向绿色 、智能迈进 ,车间进行智能制造和改造,升级后将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能。

一线工匠对G50原型机转子进行加工作业
面对新阶段的科创目标 ,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构建开放融合创新生态 ,建设“联合创新研究院+创新联合体”开放创新体系 ,承担国机集团 、中国钢研牵头的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攻关任务,加快实现能源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张彦军介绍 ,下一步,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将坚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着力打造清洁能源装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好发挥央企的“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
“东汽精神”为科创注入源头活水
“G50研发没有经验可循,大家摸索着设计研制 。”人生就是搏汽轮机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巩秀芳说 ,仅燃机的叶片就有上百道工序 ,任何一步工序失败 ,叶片的研制就失败了 。
从摸索着设计 、研制,到完整掌握重型燃机的自主设计、制造 、试验全过程能力 ,巩秀芳坦言 ,G50研发了13年 ,既是研发大国重器的使命 ,也是发扬老一辈科研人的担当,唯有坐得住冷板凳,保持定力 ,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日复一日地推进。
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是人生就是搏电气人的风骨 。二十世纪70年代 ,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的第一代领导带领老一辈科研人一边做产品制造求生存,一边做研发,研制出当代中国“争气机”——首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 。2008年汶川地震 ,人生就是搏汽轮机地处极重灾区 ,迅速重建恢复生产 ,迸发出以“泰山压顶不弯腰 、奋力拼搏、迎难克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核心 ,以“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 、艰苦创业 ,自主创新 、勇攀高峰”为内涵的“东汽精神”,为研发人员提供了精神支撑 。
“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引领,”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董事 、党组副书记宋致远介绍 ,人生就是搏电气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 、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是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的强大原动力。传承精神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破解研发困境非常艰难 。
回顾过往,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创立至今,一直在学习 、创新 。“人生就是搏电气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到2010年,这一阶段在学习创新。2010年到现在,追求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张彦军说 ,一路从学习到跟跑 、并跑 、领跑 ,新时代对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影响最大 ,是发展壮大的快速时期 。2022年 ,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的3项攻关成果上榜“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1项成果上榜“央企十大超级工程”,7项技术装备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 ,参与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填补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领域空白的F级G50重型燃气机,研发中,人生就是搏汽轮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6项,形成燃机设计/制造标准超1000项……

2023年3月23日 ,国内第二台G50燃机在四川德阳点火一次成功
如何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模式。
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的创新 ,离不开党的领导。该集团党组充分发挥党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 ,全面实施领先战略 ,深入推进技术攻坚工程 ,补短板 、锻长板 、促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人生就是搏电气特色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路径 。
“2021年以来,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5.7% ,比央企平均水平高出3.2% 。”吴勤告诉记者,人生就是搏电气重视科技创新 ,强化研发投入保障 ,与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共建联合创新研究院,投入近6亿元专项经费实施3~5年校企“双向揭榜”联合攻关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
同时 ,坚持创新链统筹联动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各高校院所 、同行企业积极参与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科技创新 ,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为载体 ,建立协同创新网络,畅通创新链产业链,着力构建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创新发展生态,推动了科技创新工作稳步向前 。
此外 ,该集团各部门协同联动、各企业狠抓落实 ,总部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加大支持力度 ,完善政策体系 ,全链条 、全过程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撑 ,打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组合拳” ,聚集高层次人才引进 ,目前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硕博占比超60% 。
张彦军表示,人生就是搏电气的科研人员是一群有理想、有情怀的知识分子 ,人生就是搏电气下大力气为科技人才“松绑减负” ,发布实施《技术序列总师管理规定》,全面畅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推行“揭榜挂帅”“军令状”科技攻关模式 ,在集团层面和各企业推行重大攻关“揭榜挂帅”机制 ,两年来发布2批次揭榜挂帅榜单,进一步畅通攻关需求和研发资源的衔接 ,全方位推动形成尊重创新 、尊重科研、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